板块选择
热门
求职招聘 二手商品 北美租房
学习
投资理财 留学申请
求职招聘
发布招聘 发布求职 职场问答 精彩好文
生活
北美攻略 房屋买卖 店铺租售 宠物之家 旅游分享 美食厨房 北美红娘 随便聊聊 移民签证 打个广告 折扣信息 同城车行 曝光平台
关闭
取消

热门搜索

国内新闻
首页 新闻 北美攻略 求职招聘 租房信息 二手信息
北美 国际 财经科技 娱乐体育 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历史性一刻!中国存款利率全面降到“1” 准备零利率时代

新闻来源: 历史性一刻!中国存款利率全面降到“1” 准备零利率时代 发表于: 2024-08-31
    历史性一刻!中国存款利率全面降到“1” 准备零利率时代

    躺平吃息的时代,结束了。银行纷纷出手,不让一分钱“躺赚”,把存款利率“打下来”!最新一轮降息潮,国有大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均将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只剩下0.15%。

    ——活期存款,利息已经“跌没”了。

    更具标志性意义的是五年期整存整取挂牌利率,此前还能勉强守住“2”字头,这一次也彻底破功:

    国有银行大多调降至1.80%,股份制银行大多数调降至1.85%。

    存款利率,全面降到“1”时代,这已经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然而吊诡的是,全国人民存在银行里的钱,反而越来越多!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继续增加11.46万亿,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住户存款余额再创历史新高——147.48万亿。

    平均一下,全国人民人均存款余额,已经超过10万块了。

    图源:说财猫

    简单算一算,从2020年1月到现在,四年时间里,中国人多存了61.38万亿!

    为什么一边是存款利率疯狂下降,另一边人们却还在拼命存钱?

    为什么全世界来看,存款都在走向“零利率”,甚至“负利率”?

    你准备好,迎接一个存款“零利率”的时代了吗?

    1存款降息潮,仍在加速

    最近这一波存款降息潮,比以往来得要更加猛烈。

    7月25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同步发布信息,下调存款挂牌利率:

    经过调整后,活期存款利率由0.20%下调至0.15%。

    定期存款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分别为1.05%、1.25%、1.35%;

    二年、三年、五年期整存整取挂牌利率下降20个基点,分别为1.45%、1.75%、1.8%。

    不知不觉,国有大银行存款利率已经全面进入“1”时代!

    年龄大一些的朋友应该记得,大概在30年前,如果你走进银行,会看到五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高达14%左右。1万块存上5年,到手利息就高达——7000元。

    今天呢?

    同样的存款方式,5年后,你只能拿到900元利息。

    事实上,我们如今的存款利率,已经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还在不断下降。

    六大行之后,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速度比以往更快。

    以前每一轮的存款利率下调,从六大行到中小银行,一般需要数月乃至半年左右的时间。但这一次,几乎是同步进行。

    自7月25日国有大银行宣布降息后,刚刚进入8月份,包括上海银行、苏州银行、宁波银行、厦门银行、长沙银行、湖南银行、重庆银行等多家城市银行就出手了。

    随后,雷州农商银行、桂林国民村镇银行、禹州农信联社等约10家中小银行相继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尽管揽储的压力很大,它们的存款利率也普遍告别了“3字头”。

    这种“争先恐后”的速度,实在不同寻常。

    30年前,我们学着习惯13.86%10年前,我们学着习惯4.75%近几年,我们学着习惯2%现在,存款利率“1”字头的时代,已经成为常态

    靠吃利息就能躺平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存钱,变成一件越来越不划算的事儿。

    这么多年,利率一直往下降,央行到底是想干什么?

    2居民加速去杠杆

    答案其实很简单。

    利率下调,是央行主动调控市场时最常用的政策工具之一。最近几轮下调,中长期固定存款利率的下调幅度往往是最大的。最直接的目的,就是:

    把国民储蓄率打下去,让民众把钱拿出来消费或者投资,以提振经济。

    而这一轮存款利率降得那么急,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的净息差压力太大了。

    所谓的净息差,主要是受到银行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影响,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的盈利空间大小。

    今年二季度,中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与一季度持平,低于1.8%的警戒水平,处于历史最低点。

    今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的净息差已经突破历史低点:

    西安银行,二季度末净息差水平降至1.21%,首次跌破“1.3%”上海银行,上半年净息差首次跌破“1.2%”厦门银行,上半年净息差首次跌破“1.2%”,仅为1.14%,是当前上市银行中的最低水平

    压力山大,降低存款利率可以减少亏损,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银行,可能会省下一笔关键的“救命钱”。

    目前,“拼经济”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压在了银行的身上。

    就在上周五,A股大涨,市场传出消息,称有关方面正在考虑进一步下调存量房贷利率,允许规模高达38万亿元人民币的存量房贷寻求转按揭,以降低居民债务负担、提振消费。

    以广州为例,现在新贷款有银行甚至做到了2.89%!要知道公积金贷款利率也才2.85%。

    存量房贷利率必须降下来,是当前“拼经济”,刺激消费、降低存款的“关键一招”,势在必行。

    这是因为,在收入下降、预期不稳的情况下,房贷带来的“痛苦指数”被急剧放大,归还房贷成为人们寻求安全感的集体无意识动作。

    今年5月份,“这届年轻人不想给银行打工”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极目新闻报道了一个案例,在在银行工作的杨力举全家之力,一同偿还了140万元的房贷,因此省下了147.6万元的利息。

    新闻里写,成功实现“0还款”后,杨力觉得生活充满了动力。

    正因如此,存量房贷利率不得不下调,以阻止更多人提前还贷。传言,很有可能是真的。
     

    但这样一来,对大大小小的银行来说,贷款利率下降了,存款利率也必须相应下降。

    结果就是:

    银行继续降息,百姓继续存钱。这轮降息潮,在未达政策预期前,不会轻易收手。

    毕竟,居民端的储蓄意愿,还没有见顶的迹象。尽管存款收益不断下降,人们的储蓄意愿反而上升了。

    央行2024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

    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23.4%,与上季基本持平;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0.7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4.9%,比上季减少0.7个百分点。

    此外,长期拉动银行信贷增长的“两驾马车”,房地产和基建,已经有些跑不动了。

    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2529亿元,同比下降10.1%。从贷款数据看,截止2024年二季度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9万亿元,同比下降2.1%。

    政府基建放缓,也决定了未来几年信贷市场的前景,不会太乐观。今年年初,国务院要求12个高风险债务省份,全面暂缓基本民生工程之外的基建项目。

    可见,对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家是动真格了。但这也意味着,很多股份银行、地方银行在未来几年将很难拿到新的城投贷款。

    在这个宏观去杠杆的周期里,银行必须熬过去、活下去,这不亚于一场“渡劫”。

    3“零利率”时代会来吗?

    中国的存款降息,已经见底了吗?“零利率”的时代,会不会到来?

    横向对比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中国存款利率显然还有继续探底的空间。

    2008年,美国陷入次贷危机时,美联储就曾让联邦基金利率在0.25%水平上维持了大约7年,直到2015年才逐渐上调利率。

    2014年6月,欧洲央行为了应对欧债危机,甚至宣布实施负利率政策,将存款利率下调至-0.1%。存款利息,真的直接“跌没”了。

    东亚邻国日本,在90年代遭遇经济泡沫危机时,也曾采取过类似的零利率政策,紧随其后是“失去的三十年”。

    ……

    一向以稳健著称的中国央行,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让存款利率进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时代。

    不过,逐渐“小步快跑”地降低存款利率,却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最重要的原因是,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想要扭转预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全民都在去杠杆,减少负债,增加存款,扩张欲望不强烈。信托暴雷、房价下跌、股市一直在打3000点保卫战……

    股市和房市波澜不惊(高情商说法),那就继续存着呗。至少存在银行里的钱,不会突然腰斩吧。至少,不会赔掉本金。

    如今,就连定期储蓄的最后防线都快守不住了。

    普通人的“存款困境”,似乎真的无解。

    今年6月,反映企业和个人手头现金、活期存款的指标——狭义货币总量M1的增速同比下降5%,创有记录以来首次连续3个月负增长。

    居民存款在加速流向定期储蓄,对于提振经济不是好的征兆,但对于个人来说,属于无奈的选择。

    普通人的钱袋子,真的难以逆天改命吗?倒也未必,至少从日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数据显示,2022年度,日本家庭资产配置中现金及银行存款占比54%,保险及养老金占比26%,债券占比仅为1%。这与中国家庭热爱储蓄的习惯,非常相似。

    但是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理财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也注重多元化的投资,加大了在海外股票和债券上的投资力度。

    依靠日元低利率和长期贬值进行日元套息交易的“渡边太太”们,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低利率时代,个体投资者也必须转换策略。

    首先,避免过高的杠杆。用如今的低息贷款,偿还过去的高息债务,置换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其次,维持资产配置的平衡。既保留一定比例的“安全资产”,也维持一定比例的高波动性资产,在经济震荡之间,都有腾挪的余地。

    再有,关注海外投资机会。放眼大世界,才有可能跑赢同时代的人。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领先时代的人,总是能从历史中学到点什么。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的观点。
    华人邦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如有侵权请联系, 华人邦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

    今日要闻
    加沙废墟可堆11个金字塔 未爆弹和尸体需清理14年(图) 贷款人激增!大行系统忙到卡住 银行:严禁贷款炒股(组图) BBC:中国股市 过山车行情、00后入场与撒钱悬念(图) 中国撤侨震惊世界!韩国人:能不能带上我们一起?(组图) 贾跃亭:还债回国是我后半生必须要完成的事情(图/视) 不听中方警告 以色列放话摧毁黎巴嫩 还要收拾伊朗(图) 沪市大盘指数回到3200左右 牛市这就结束了?(组图) 中国股市暴跌 大股东们再现减持潮 被批吃相难看(图)
    分享
    全部评论
    还没有评论, 要不要来一发.
留下神评论前请 登录

分享

微信朋友圈分享
Facebook分享
更多分享

链接已复制

去分享给好友!

我知道了

首页

工作

发布

攻略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