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一年多磨难和为移民局贡献了上万刀资金后,总算在节前收到最好的圣诞礼物。收到邮件反复看了好几遍,想想经历了绿卡申请的这么多波折,此时心中已经毫无波澜。
先介绍背景,我属于那种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一路走来不说顺风顺水也算比较运气,本科毕业后走上典型的PhD留学之路,毕业后F1-OPT留美工作。之前一向担心F1移民倾向,绿卡申请一直等到OPT延期批准才开始准备。现在看来,这些许的拖延导致现在处境非常被动。
22年7月申请完OPT延期,我开始关注起绿卡申请材料和地里的绿卡帖子。看完网上最容易找到的RedClock, Razvan Marinescu和Andrey Solovyev的Eb1a模板(尤其看到Razvan详细的材料和与我非常类似的领域)顿时感觉自信心爆棚。心想着反正EB1 current了好久了,不如先自己整整材料,大不了等着抽到H1后公司sponsor (哪知这两年中签率骤降)。可能之前留学申请时和中介合作非常不愉快,又看到地理各种DIY报喜帖子,当时我对找律师非常排斥,感觉自己的亮点自己最清楚(其实直到现在我也这么认为)。在科研界混迹多年,自感照葫芦画瓢技术还是有的,确实参照多份模板,很快我的材料就初见成型。
但是危机从12月Eb1出现排期开始。当时材料准备了大半,预感大事不妙,赶紧催着大佬们交推荐信,并在两周内神奇地补齐了材料,总算在圣诞前寄出了申请。当时真是年少无知又过于匆忙,连g-1450的签名都忘记了。两周后还在纳闷怎么一直收不到receipt,结果在信箱中发现了厚厚一沓退信。没有签名,移民局直接会拒绝审理。
立马补上签名重寄,这时已经1月了。当时引用150(Web of Science)/331 (google scholar)。不出意料,两周内收到RFE。参考之前排期恶化趋势,预感现在晚一个月之后排期晚半年,于是决定立即提交NIW。当时也是争分夺秒,直接google “NIW template”,就不加分辨地参考了Andrey Solovyev那份过时的模板(https://andreychemist.github.io/assets/EB2NIW.pdf)按照EB1材料一晚上改了出来。现在想想也搞笑,当时材料交了还不知道什么是NIW审核中需要的three pongs,以及personal statement里原封不动地还是写了我要申EB1。
回到Eb1的RFE,拿到信后,模板RFE contribution,自己看半天也没很明白说了啥,第一反应觉得运气不好。XM2115,号称30%通过率。可能主要受地里影响,认为普遍传颂的500引用是TSC的批准阈值。后来才明白,有些自认为重要的证据其实都是雷区,比如用杂志有多好说自己贡献大,用获得funding说自己做了重大贡献。自然RFE的答复也抓不到重点。当时还第一次看到RFE的信,就傻傻地根据信中的建议列表,洋洋洒洒写了47页答复逐项补充材料。现在看来答复中依然多处踩雷,比如用RFE提交时更新的引用数作为证据。 当时准备答复相当认真迅速,不到一个月就写完了,PhD导师还热情帮我修改了(现在看找对人很关键)。提交后我也觉得信心满满,但当刷出Case was denied结果时,还是感到闷头一棍。收到拒信,模板回复,相当笼统,没有建设性意见,当时情绪是愤怒的,没好好读就扔一边了。毕竟这么多个月的努力瞬间被全盘否定,开始抱怨运气不好。
刚等我平复心情,重新准备第二轮Eb1申请,又刷出NIW的RFE,瞬间感到晴天霹雳。其实读了RFE信,才觉得我这材料不RFE才怪呢。按照要求第一步需要证明advance degree或者exceptional ability, Solovyev的旧模板主要内容都在证明exceptional ability上了。XM1284读的觉得我有毛病,有Phd degree了还花几十页说自己有exceptional ability。读着读着感到言语里各种暗讽我自己瞎胡来(不找律师)。确实我当时交的匆忙,连ETA表都没交。
原以为只要交钱占位的NIW也这么波折,冷静下来后我开始认真阅读NIW条款(https://www.uscis.gov/policy-manual/volume-6-part-f-chapter-5官方材料都写的这么明白了,后悔没早点看到)和地里经验,尤其看了Oscar Pardo Planas的视频系列和购买了他的模板后(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WtDuVN4JDCbnm0qUcNLNtA说实话他的视频做的比他的模板更有条理),不知哪来的自信又觉得自己可以搞定NIW的材料。但快速准备完材料后,保险起见(主要是找心理安慰),我依然找了律师寻求proofread service。果然提供这服务的律所不是很多但不是没有。另外,申请指南有特意强调政府官员推荐信的作用,为此特意联系了工作项目里合作的政府部门死皮赖脸地要了一封信,最后压着RFE答复的deadline交上了。之后就是惴惴不安的漫长等待,直到现在每天刷都毫无动静。这个23年1月的PD如果丢了,后果惨重。
同时,我又重新回到Eb1的材料整理。认真阅读了之前的拒信,明白了什么材料是不能提交的。按照RFE major contribution的推荐证据列表有重点地重新梳理了petition letter(PL)的结构。并且我又一次梳理了所有引用,找到了几篇之前遗漏的重要文章。顺便提一句,ChatGPT真的很好用。和NIW一样,我依然找了同一位律师proofread,改进了PL的结构,强调了某些条款和判例。这次提交时又一次觉得自信满满,感觉已经没什么可挖掘的新材料了,剩下全交给运气了。这次提交的引用google scholar 403 (现在看引用真的只要别太低就好,重点不是数字,但地里风气好像就是二话不说先问一遍三维)。
而现实又一次打脸。又是模板RFE,这次踩的雷少很多,所以回信也简短不少,质疑moderate citation, implementation不够significant,和推荐信没有突出贡献。顿时感到难以答复(其实当时就是不好好读之前判例,不懂这些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唯一希望就是发现移民官是在地里据说100%RFE通过率XM1849。 更加鼓舞的是,我们组的同事刚被同一移民官RFE并且低引用顺利通过。我立即着手准备材料,按照标准回复模式,又追加新的notable引用和媒体报道, 为了进一步突出引用的影响力,我联系了三位使用我技术并发表文章的大佬要推荐信。针对每一个critics,单独列表突出为什么我的材料已经涵盖这些方面并且突出重要性了。
这次提交后,真以为Eb1申请可以告一段落了。没想到等来的是又一封拒信。这次主要针对moderate引用和推荐信。看似写的毫无道理,顿时有种想立即再交一遍再试运气的冲动。
但冷静下来,如果连100%通过率的移民官都能拒我,一定是我的材料有重大缺陷。我的引用在本工科领域也不算显眼地低,很显然,问题出在推荐信。我怀疑这次移民官可能都没看我的RFE答复,但是一定仔细读了推荐信,特别指出了推荐信中的一个statement没有支撑。我顿时意识到这次提交全把重点放在PL上而忽视了推荐信的重要作用。
我又一次想到了AAO(https://www.uscis.gov/administrative-appeals/aao-decisions/aao-non-precedent-decisions之前地里DIY有提到,但我看了两封也没当回事,现在想想可能这是我申请的最大错误)。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后才意识到AAO不是写着应付难缠申请者的,AAO的细致分析是对RFE statement的详细补充,AAO有理有据地说服申请者为啥提交的材料无效,有时还会好心地提示应该提交什么证据。我之后会单独展开我的一些AAO读后感。 在读了以research为关键词的大概20封信后,自负的我不禁意识到美国移民系统还是相对公正的。而地里频繁讨论的引用数和运气只适用于那些准备材料没有破绽的申请者(律师准备的材料会尽可能避免雷区,毕竟人家靠这吃饭的)。律师一定熟读AAO,而这些材料是公开的只看你愿不愿意读。
重读我的14封推荐信(每次RFE都补充一定越来越多),发现AAO指出的常见错误我每项必犯,难怪把天使XM1849都看的写下了“第一封?”拒信。
重写推荐信时,我顿感茅塞顿开,就像武林高手对决,已然猜出了对手套路,必能轻松见招拆招。再想想与其花$3200刀一项项试错,还悟不到移民官在暗示什么,为啥不早点从AAO中取经。同时,我又重新调整了PL的结构。最明显的是,我现在PL的文章和审稿项只有各不到两页。之前地里也有提过律所准备的材料这两项很短,有些申请者还觉得奇怪,其实把条例看明白了也合理。简单说,移民局问你有没有发表过文章,大多没经验的申请者或律师用几十页答我发过很多高水平高引很牛逼的文章。不仅答非所问,而且消耗了移民官的注意力,使得更少时间放在阅读重大贡献这项要求上。
终于,挑选了11封推荐信重写并重新集齐签名后,今年感恩节后我第三次提交EB1申请,此时引用涨到web of science 220/google scholar 430。这次心情坦然许多,毕竟PL里我用了77页/28000字的干货不踩雷证据支持major significance,而且完全按照RFE 推荐材料列表整理格式,我甚至觉得移民官再拿模板回复我自己都会觉得睁眼说瞎话。当然,为了应对可能的RFE,有些材料故意没有在首次提交中呈现,也算是为了突出重点。 看了地里一圈,还从未有人三次被拒,也算是多加了一份信心。又重温了地里一些DIY的励志故事,想着要是我这次通过了,也一定把我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终于,等到了EB1通过的邮件。虽然历经坎坷,但结局也算在意料之中。可能圣诞节前通过率高也是一个因素吧。我隐约觉得我的NIW拖了这么久,应该最后会被拒(地里有多个EB1通过NIW拖了半年被拒的例子),否则不经历appeal的DIY绿卡申请依然不算完整。
对比那些律所全包最后一次通过的申请者,我是那种标准的“吃饱了撑着的”,且不说在申请上花费的时间精力,光是申请中这大起大落的戏剧性就让我寝食难安。但是,这次经历绝对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不仅我终于以血泪教训深谙EB1、NIW的申请套路(说不定以后还能开个律所哈哈),对于自负的我也是一场深刻的教育。永远不要轻视对手,永远不要怨天尤人,运气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希望后来人DIY时能先从我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但是年少轻狂,不经历点苦难,后来人又如何静下心来读我这三千多字的唠叨?
所以,不是我打广告,如果你没有超于常人的归纳、分析与学习能力,请乖乖找律师。如果你经历不起大起大落的情绪起伏,请乖乖找律师。 如果你忙于工作或更加重要的事无暇顾及绿卡申请,请乖乖找律师。但是,DIY之路一定更加精彩刺激。
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分享$3200买来的RFE和拒信。虽然都是英文,但如果没读过很多AAO的分析,确实很难读懂。重点在于言下之意是什么,而不是车轱辘话本身。
我会之后单独分享我阅读AAO的笔记和写major contribution的一些体会。
一直很好奇,中国学者每年也不少,怎么市面上容易找到的DIY模板全是老外的。Petition letter我会脱敏后发布,也希望更多人能公开自己的申请材料造福后人。再自负一次,希望我的模板能成为条理最清晰并且最具可学习性的(我就是个普通科研民工,离Eb1眼中的天选之子标准差的还很远,可能大多人都和我类似)。
- iPhone 16 Pro Max 500刀
- 原价四分之一,优质二手 Apple 笔记本电脑出售
- 中华商会招聘旗袍模特
- 政府查税案件申诉
- 海外留学生跨境电商居家客服
- iPhone 16 Pro Max 800 刀
- 美国三角会计师事务所新客户优惠
- Capaloca定制家具,国内工厂源头直发,包含国际物流,10年售后,品质保证。
- 家具店市场推广部诚聘
- 诚聘前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