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我出生在江西省的一个小县城的农村,4岁多的时候我随爸妈来到了县城。之后一直到我小学 毕业,我们家一直都住在上世纪50年代的危房里。我们家租下了两个小房间,在走廊的两头。出租房里的卫生 状况很差,经常有蟑螂和老鼠出没,有几扇窗户是用薄膜封住的,还会漏风。房间里是没有卫生间的,所以要上 大号都得走路5分钟到公共厕所。初中的时候情况好转了一些,我们家租了一间菜市场楼上的房子,终于有了卫 生间,但是还是没有淋浴。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从小我在物质上都有一种深深的自卑,从来不会带同学来家里 玩。因为每次去别人家里都收拾得整整齐齐,只有自己家里脏乱差到不忍直视。直到高一,才搬进了自己买的 房子里,尽管是6楼而且没有电梯,但也是巨大的改善。我父母都只是普通工薪阶层,家里的亲戚大部分都在本 地或者外地打工,家族里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是初中高中文凭,能上二本的都很少。
我爸经常要在单外值班,几天不回家。我妈也偶尔要值夜班,所以从小我就经常一个人在家过夜。有的 时候放学回家没人在家,我就自己炒蛋炒饭吃。我爸酗酒严重脾气也不好,我妈又特别喜欢唠叨,所以他们一直 吵架不断,吵起来经常会说你怎么不去死之类的话。刚上初一的时候,是我学习最有动力最刻苦的时候,上厕 所都在背单词,每天写日记,考过几次年级前几。后来随着父母吵架越来越频繁,我觉得现实生活毫无意义,所 以选择沉迷于游戏,每天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游戏里的世界,仿佛游戏里的角色、装备、等级才是真正属于我的世界。
大概是初二左右,我第一次直到留学这件事。那个时候开始上晚自习,中考的紧张感已经逼近,严酷的 应试教育压得人喘不过气,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欧美中学生的生活。结果让我非常惊讶,原来他们都没有晚 自习,甚至下午2,3点就放学。除了上课时间短,他们的课堂也很有意思,不仅有很多寓教于乐的动手课程,还 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着实让我羡慕不已。但是我也只能把这种羡慕埋在心里,因为我知道留学这样的事情 根本不是我这种家庭该考虑的事情。甚至在我们那个小县城,从小打到压根没听说过周围有人出国留学的。
高三开始我意识到不能再堕落下去了,刻苦学习了一年,成绩提升了很多。中考第一天晚上,我爸又喝 醉了,回家和我妈吵得不可开交,最后打起来了。半夜12点双方互相叫亲戚,闹离婚。最后我姑姑把我接走,我 强行平复自己的情绪,坚持考完了后面两天的中考。结果还不错,考了全市一百多名。
一转眼到了高一,高中的严酷程度更加变态。我们高中那个时候开始模仿衡水中学的模式,每天早自 习大概6点40开始,晚自习10点20结束,每周只有周六中午12点到下午6点这6个小时的放假时间,再加上每个 月一天的月假。这种模式让我非常反感,我开始经常上课不听讲,从各种课外书中寻找慰藉。那个时候苹果刚发 布iPhone 4S和ipad 2,可谓是如日中天,媒体铺天盖地讲述着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的神话。这种风也刮到了 普通的高中校园里,类似于《青年文摘》《读者》这样的杂志上就有很多讲述乔布斯传奇经历的文章。那个时候我 对苹果的第一印象还是OPPO,因为和Apple 发音很像,那个时候我才知道美国有一家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叫 Apple。从此我对苹果的痴迷一发不可收拾,也在我心中种下了对硅谷这个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向往的种子。不幸 的是,在发布完iPhone 4S 后不久,乔布斯就去世了,这个消息也令我我非常难过。那个时候我反复地听着《乔 布斯的斯坦福演讲》,希望成为一个像他一样follow your heart, change the world. 于是我鼓足勇气第一次告 诉了父母,我想去美国留学的想法,那个时候我粗略估计去美国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读本科,大概要花费100万 左右。那个时候的我对一百万也没有什么概念。结果也不出意料,我父母很果断的拒绝了我,因为完全拿不出那 么多钱。
高一文理分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理科,喜欢解各种有意思的数学题,喜欢 在家尝试书上各种有意思的实验。但是由于高一上学期我沉迷于课外书,经常不听课,所以从全校最好的实验 班掉到了普通班。后来在理科班我觉得天天像机器一样刷题的日子过于枯燥无味,我选择了转到文科班。在文 科班我开始放飞自我地看各种课外书,上到天文地理,下到历史政治,甚至经济学、心理学、小说都看了很多。 虽然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看课外书,甚至有的时候老师讲课也不听,但是我还是通过自己看的书研究出来一套适 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我从课外书里学到的东西应用到高中的学科里。最典型的代表就是英语,我在高二的时 候意识到自己单词量不够,而且我发现很多英语阅读里面的词汇是高于高考要求的。所以我买了2本新东方老 师周思成的词汇书,一本是4级,一本是6级。同时我还买了《单词社交网络》,这本书是把各种影视剧里的片 段摘取下来,利用精彩的画面和音效大大增强了记忆的效果,同时又可以锻炼听力。我把这本书里面的片段反 复听了几十遍,基本能倒背如流。每个周六下午仅有的几个小时休息时间,我一般会打开豆瓣TOP250,从里面 选一部英语电影,静静地品味。平时在家吃饭的时候,我会经常把家里的电视调到CCTV9英语频道。高二结束 的时候我基本把这几本书的词汇背完了,为了巩固记忆,加深理解,我还看了一些英语小说,类似用3000词改写的名著,读起来很有意思又大大提升了我的阅读理解能力。后来我甚至买了考研英语阅读,发现文章大部分 意思都能看懂,正确率大概60%左右。尽管高中大部分英语课我都没听,大部分试卷我也没做,但是最后高考我 考了全班最高分140。
高考是我人生中的分水岭。高考之前,我踌躇满志,按照平时的成绩,我一般能考个580左右的分数。一 般在班里4到6名,极少掉出前10,再加上我一直想去上海,所以我把目标放在了华东师范,保底上海大学。结果 高考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滑铁卢,考了550,班里26名。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本可以很多内地省会不错的211,但是 为了去上海,我浪费了很多分,报了上海师范大学。填报志愿之前我还专门去上海跑了一趟,实地考察了一下学 校环境,在内环的徐汇区,学校位置环境都挺不错的,回去我就把学校报好了。结果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傻眼 了,原来我被录取到的是奉贤校区,打开地图一看,这个学校在上海最南边,去市区单程要3个小时,离海只有 3km。浙江的同学经常说,回浙江比去市区快。
大一开学,终于离开监狱式的高中,来到放飞自我的大学,还是充满了兴奋和喜悦的,我开始尝试参加 各种活动。参加了海湾三校新生台球赛,拿了个亚军。加入了校外联部,搞了很多活动,拉了很多赞助。后来在 学校群里找到了一些群演活动,见到了黄晓明,杨幂,佟大为,李准基等一些演员,大概一天100块左右。但是也 有比较难受的经历,被一个剧组扣押了身份证,一场夜戏被逼着拍了一个通宵才结束。此外我还做过很多路演 活动,大概一天120-150。得益于高中打下的英语基础,我第一次四级考了639,后来就去做过几次英语家教,那 个时候一小时75的收入感觉还不错。其中最令我惊讶的是辅导几个小学生考上海的国际学校小学6年级,然后 我发现国际学校的6年级教材上居然几个我都不认识的生词,而那个时候我刚考完雅思拿了个6.5。我做过的收 入最高的一个兼职是上海国际车展英菲尼迪的安保,一天200包2餐,顺便还免费看了车展。
漫步在上海的市区,最令最印象深刻的就是路边的售楼处。很多比较偏僻的地段房价都是4-5W一平米 ,好一点的地方基本都是7-8W甚至10W以上,而我们专业毕业的学长学姐,一个月工资大概4-5K左右。这让我 倍感绝望,感觉自己只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大一下学期的时候,我交了一个同校的女朋友。她是上海本地人,眼睛很大,很爱笑,美丽又可爱。我 们在一起的时候她带我去了很多上海好玩的地方,我真正见识到了上海的繁华和生活气。她带我去参观了她的 高中母校,小巧而又精致。我们逛了她家楼下的鞋店,随便一双看似不起眼的鞋,标价都是四位数,让我着实吃 惊,因为那个时候我穿过的最贵的鞋子也才200多块。晚上我送她回家,她家住在世界大道离陆家嘴不远的地 方,看上去应该是个高档小区,那个时候房价应该至少7-8W一平了。而我家在县城唯一的一套房子,大概3-4千 一平。我送她回家之后,默默一个人坐上地铁2号线,坐一个小时左右才能到我郊区的亲戚家里住。那个时候他 们家里还没有买房,一家人租了一个小厂房做手工作坊生意,我就睡在厂房里的沙发上。我意识到自己和她不 是一个世界的人,虽然我们都在一个大学上学,但我确实配不上她,我不想越陷越深,所以选择了离开。
大一暑假,我回到了江西老家,参加高中同学的聚会,让我备受打击。以前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 很多都去了武大华科这样的985。以前成绩不如我的同学,基本上也去了211 而我作死去了一个双非,甚至不如 录取线530的南昌大学。听着大家对于大学的经历侃侃而谈,各种名师讲座,牛逼的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优质的 师资资源和硬件软件基础设施,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正在被以前的同学远远甩在身后。那段时间我很沮丧,感 觉辜负了过去十几年辛苦努力读的书,掉进了万丈深渊。
故事的转机出现在了大二。根据人品守恒定律,一个人不可能总是好运,也不可能总是霉运。一开始我 打算考研一雪前耻,为此我还一冲动就买了几本厚厚的考研辅导书。当时比较热门的专业是金融和计算机,我 当时本校的专业是会展经济与管理。计算机基本上没希望了,因为考研限定要理工科背景。金融看上去好像还 比较接近,我的本科专业也学过几门经济学的课。但是后来仔细一研究发现,金融本来就是考研难度特别大的 专业,再加上我本科是双非,想考好学校就更难了,为此我一度十分沮丧。
后来我突然发现学校开始了国际交换项目的申请,可以到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交换一学期,而且可以 学习任意专业。那个时候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心中熄灭已久的留学梦又冒出了一丝火星。我 非常兴奋地告诉我父母,我想去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交换一个学期。但是得到了回复却是一盆冷水,他们觉得 我去交换一个学期没有多大的意义,既拿不到学位,又要花很多钱,因为这个项目是需要自付学费和生活费的。 为此我开始想尽各种办法搜集资料,用来说服我爸妈。就在这个过程中,我忽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发现悉 尼大学的本科只需要3年,还可以任选专业,而且国内高考成绩过一本线10几分(540)就可以录取,也不需要 SAT、文书、推荐信等等。再加上那个时候澳元汇率跌了很多,我估算了一下留学三年成本可以控制在90w以 内。而且我们学校有退学保留学籍的固定,所以万一我退学出国之后后悔了,一年之内还可以重新回来上学。 ..
2015年4G移动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我接触到一个足以改变我命运的APP——知乎。在这个平台上, 我看到了各行各业的大佬贡献了无数的优秀回答,其中程序员占比很大。通过他们的回答,我才了解到,那个时候一大批互联网公司正在疯狂扩张,应届程序员的起薪一般能达到20W+,更优秀的甚至能达到30W+。我深知 以我家的经济条件,只有我能通过留学赚到更多的钱,才有可能说服我爸妈。所以我开始向他们兜售我的留学 投资计划。本科三年预算90W,回国应届毕业就能赚20W+一年,再工作个几年还能涨薪很多,所以工作几十年 肯定能把留学的钱赚回来,而且回报不菲。
尽管我的设想很美好,但是现实的困难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我家基本是我妈管钱,她从小在农村长 大,中专学历,从小家庭条件也很穷困。所以当我把计划告诉她之后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那个时候在我家 这个小县城,连研究生出国都几乎见不到,更不要说本科出国去澳大利亚这样贵的国家,更何况我们家的经济 情况即使在这个小县城都不算好。她觉得自费留学这样的事情对于我的家庭根本就是天方夜谭。我开始搜集各 种证据,来论证我出国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尽管我读的是文科,但是我数学一直不错,而且英语也是我的优 势,语文是我的劣势,所以出国读计算机就是在扬长避短。我转发了很多文章给她,告诉她计算机这个行业的 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好,甚至找到我们专业的教授,让她和我妈通了一次电话,帮我劝说我妈。在我坚持不懈地 努力下,我妈终于松口了,她答应了让我出国先读一学期看看情况。还没等我高兴几天,我妈就变卦了。她在和 身边认识的几个朋友同事讨论之后,她说她身边的人都不认可我的留学计划,她也觉得这件事不靠谱,不能把 一辈子的积蓄投进去。为此,我又不得不开始长时间对我妈做思想工作,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好不容易我妈又同 意了,为了赶上大二下入学,我赶紧报名了20多天以后的雅思,1750的考试费对我来说确实贵的有些离谱。为 了省钱,也有出于对自己英语的自信,我没有报班,只是买了几套真题和基本辅导书,临阵磨枪突击了20几天 就上了考场。结果出来我考了6.5,虽然总分过了,但是口语5.5分,没有达到小分6的要求,所以要么再考要么 选择上5周的语言班,但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大二下开学了。于是,我继续和同学们一起开始了大二下学期的学 习。在这后面的几个月,我妈又反悔了几次,每次之后我都要极其艰难地劝说下去,有一种心累到想死的感觉, 但还得咬牙坚持下去,甚至我说给她打借条,这个钱我以后一定一分不差地还上,我妈依然不同意。最后被逼无 奈,我拨通了姑姑的电话,声泪俱下地求她先借我一个学期的留学费用,如果一个学期之后我爸妈还不同意就 回来。我姑姑从小都很疼我,她答应了借钱给我。
那个时候市场上的留学机构鱼龙混杂,找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因为澳洲的留学材料比较简单,而 且很多留学中介是可以通过拿学校的返点赚钱,所以他们会给留学生提供免费的留学服务。于是我找了一家这 样的机构,费了很多周折才集齐了所有申请材料,不久之后就拿到了悉尼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录取通知书,那是 我人生中最开心的时刻。
16年过完年,我和我妈一起去银行,把几张卡里的钱取到一张卡上,作为办留学签证的保证金。在银行 ,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现金,一捆一捆的百元大钞,足足装满了一整个大袋子,那时候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这是父母一辈子辛苦赚来的血汗钱,我的眼睛湿润了。
不久之后签证顺利下来,我买了厦门航空的机票,上海飞悉尼,中途在厦门转机。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 次坐飞机,在此之前别说飞机,高铁我都觉得贵,所以从江西到上海上大学我经常都是买的绿皮卧铺,11个小 时左右。

澳大利亚篇

刚踏上澳洲的土地,周围的一切都是新奇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季节相反。尽管在地理书上早就学过南半 球季节和北半球相反,但真正到了那片土地才发觉是如此神奇。悉尼的气候非常好,常年晴空万里,连云都很少 看到。温度适宜,冬天最冷也就5-10度,夏天最热能到40度,但是因为湿度低,所以只要不在太阳底下都不会太 热。这里的环境优美,世界闻名。有好几个世界著名的海滩,海滩的沙子像盐一样柔软,海水清澈无暇,最让我 惊讶的是全部都免费开放。除此之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世界级地标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海港大桥,悉尼大 学主校区的哈利波特楼等等。每年暑假有精彩夺目的灯光秀,大的节日还有烟花秀,非常壮观而且都是免费。
刚到澳洲,我就开始想各种办法搞钱。各大超市药店代购店都熟悉完,就开始了代购生意。一开始因为 还没开学,时间很充足,花了很多时间,一个月赚了大几千块。后来因为开学之后太忙无暇兼顾,就慢慢放下 了。为了省钱,几乎每个暑假我都会飞回国待几个月,在全国各地转过机甚至睡在机场。为了节省房租还要把 以前住的房子退租或者转租。在澳洲留学2年半,我一共搬过5次家,为了省钱住过2人间和客厅。
开学之后,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刚到悉尼大学的学生一定会被它的美所震撼,最著名的就是学生口中 的“哈利波特楼”,和电影里的风格一模一样。拥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尽显宏伟和庄严。此外遍地的蓝花楹树 也是悉大最美的风景之一,全世界的游客慕名而来。学校面积特别大,教学楼图书馆软硬件设施都非常好,图书 馆和一些教学楼还是24小时Open。

来到悉尼大学,我才慢慢了解到,悉大是一所文科商科见长的大学,计算机这样的工科相对较弱。与此 同时,同在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就是一所典型的工科学校,它的计算机专业多年排名澳洲第一。于 是我开始参加一些UNSW的活动,发现这边的计算机专业无论是教学水平、课程质量还是学生素质都要明显好 于悉尼大学。同时澳洲大学之间转学是很容易的,只需要成绩达标即可。于是在悉尼大学读完一个学期之后,我 就重考了一次雅思,申请到了UNSW。
在UNSW第一学期,我就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麻烦。因为从悉尼大学转学过来,UNSW给我免了第一 个学期的课,我开始从第二个学期的课上。但是因为两个学校的课程设置区别很大,没有第一个学期基础的我, 完全听不懂这边的课。所以我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一边补以前的课,一边学新的课程。UNSW的课业压力非 常大,每个学期4门课,几乎每门课都有每周3小时左右的Lecture,2个小时的lab和1个小时的tutorial, 每周可能 还有各种quiz。每门课大概有4个大作业,有的课还有期中考试。最后还有期末考试,占比50%左右。有些课还 设置了Hurdle,意思就是哪怕你总分及格,但是平时分或者期末考试没有及格也算挂科。而且UNSW是没有补 考的,只要挂科就必须重修。那个时候对我来说挂科是不可承受的,因为只要挂科重修一门课学费就要2W5 rmb,而且还要延毕半年。所以学校都把UNSW解释为U(You) Never Sleep Well.
因为我在国内大学上过一年半的课,所以申请到了UNSW一些通识课的学分互换,所以我在UNSW只 上了2年半(5个学期)就拿到了本科学位,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我人生最划算的投资,也是我人生的转折点。
 

 


回国篇

18年下半年,我还有最后一个学期就毕业了,但是我完全不知道怎么找工作。因为在澳洲基本没有绿卡 就没有工作,身边还在上学的中国同学极少能见到在本地找到工作的,所以我选择了gap一个学期回国找实 习。刚开始我信心满满,想着UNSW好歹也是QS排名前50的学校,随便找个实习应该没什么难度吧。没多久 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因为我回国的时候已经错过了暑期实习的招聘季,所以市面上放出来的岗位很少。再 加上国内很多公司可能都没听说过UNSW,我也没有本地学校那么丰富的人脉资源,只能在几个平台上海投, 却屡屡被拒。于是我花了2个月时间学习各种国内实习要求的知识,各种八股文背得滚瓜烂熟,没多久就成功拿 到第一个上海的金融外包公司的offer。
在外包公司干了不到一个月我就发现这里的技术比较陈旧,代码质量不高,学不到什么东西。我就果断 地辞职,加上这段实习经验,重新开始投简历。有了第一个实习之后果然情况就好了很多,收到的面试也多了 很多,最终我入职了一家刚融资20亿美元的独角兽公司,实习350/一天,当时觉得已经很多了。但是钱不是那 么容易拿的,在那实习的日子基本是10/10/6,仅剩的一天周日完全没有力气出去玩,只想躺着床上补充体力。
刚到澳洲的时候,我原本打算读完本科,留下来凑够积分拿绿卡,拿到绿卡之后等9个月就可以申请公 民。变成澳洲公民就可以直接去美国工作,没有身份限制。倒霉的是正好我毕业那年澳洲改政策,大幅提高了拿 绿卡的积分门槛和等待时间,于是我改变计划,先回国工作,再去美国读研。19年1月份实习完之后,我花了一 个多月的时间在家自学GRE,第一次在悉尼考了319。
秋招开始之后,我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因为国内大学一般都是大四没课,所以大家都是大三暑 假参加秋招,找第二年的全职工作。但是UNSW上完课就毕业了,没有缓冲期,同时国内大部分公司又卡毕业 时间,所以我连投递的资格都没有。最让我难受的是哈罗单车,当时面试感觉不错,面试官已经答应给口头 offer了,我也很高兴,以为终于要上岸了。没想到过了几天,面试官很遗憾地告诉我因为我的毕业时间不符合要 求,给不了offer。为此我自暴自弃了一个月,疯狂打游戏。当时《炉石传说》里的《酒馆战棋》特别火,我的游戏 时间是主播在玩我在玩,主播下播我还在玩。终于打上了国服前200,然后满意地卸载游戏继续找工作了。
. 当时找工作的压力是巨大的,花光了父母毕生积蓄如果连工作都找不到,还怎么面对家人面对自己。于 是我把自己关在上海的出租屋里,每天疯狂刷题,记八股文,甚至把Java 源代码,JVM底层原理来来回回研究 了好多遍。好在老天最后还是给了我一次机会,牛客网组织了一次留学生专场招聘会,通过这个机会我顺利地 拿到了OPPO的Java开发offer,年薪31W。刚拿到offer的一瞬间只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好像卸下了千斤重 担。
在OPPO工作的日子整体还是比较开心的。虽然因为疫情被推迟了5个月入职,第一个月在东莞接受培 训,在手机流水线装了三周的手机,回想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工作也没有特别累,正常双休,偶尔加班,第一 年有应届生保护,压力也不是很大。 同时,下班后我自己把美国读研的文书,推荐信搞定,DIY申请,在21年2月份拿到了东北大学的计算机硕士 offer。
说起从OPPO辞职重新读书,很多人觉得这样很冒险。但我觉得这就像是我的宿命,美国才是我要去 的终点。在深圳,虽说年薪30W听起来还不错,但是和动辄五百万甚至千万的房价一比简直杯水车薪。同时家 里已经不能再为我提供经济支持,一切只有靠我自己。再加上我天生放浪不羁爱自由的性格,于是我义无反顾 地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美国篇

21年8月底,还是Covid比较严重的时期,从我家到西雅图,我在路上花费了3天时间。第一天,从家里 出发,坐高铁来到省会南昌,然后从南昌坐高铁来到深圳。第二天一早,坐游轮来到香港机场,再从香港起飞经 过9个小时到卡塔尔转机。在卡塔尔的机场睡了一夜之后,又飞了13个小时终于到达西雅图。
刚到美国,我像大部分人一样,慢慢收拾新家,置办各种家具用品。但是我隐约感觉不妙,我发现身边 的人很多都已经刷好题,忙着投简历、找工作,而我却一样都没有开始。我觉得我是吃了信息差的亏,当时在国 内的时候,我还特意搜了知乎,上面的人说可以来了美国开学之后再刷题投简历找工作。于是我在OPPO离职 之后浪了3个月,来到美国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很多。于是我开始拾起荒废已久的Leetcode,拿起以前的简历改 成英文版,匆匆投了出去。原本我想着凭借我本硕CS加上国内的工作经验,简历肯定能过吧,结果现实又是当 头一棒。很多当时上岸特别多人的公司都没有给我发笔试,我开始慌了。疯狂找人帮我改简历,才发现自己以前 在国内的那套简历语言完全不够专业,排版也不够好看。重新修改了十几次之后,我重新开始投递,但是时间已 经到了11月份,大部分公司offer都陆陆续续发了很多,我收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身边的朋友同学基本都拿到 了暑期实习,只有我颗粒无收。那个时候打开LinkedIn,随手点开一个校友都是XX 大厂 Summer Intern, 很多 人甚至是研究生转码,没有任何实习和工作经验。后来我才知道公司招人还有很多潜在的条件,比如是不是有 身份,Sponsorship,性别,种族之类的,都是重要的因素。


经历了这一次沉重的打击之后,我决定彻底反思自己,去做每一件可能对找工作有帮助的事情。从22年 2月份开始,我几乎每天都关在家里刷题和上课,没有社交,没有周末,一直到7月份,Leetcode刷到了700多 题。此外我还看了很多书,当时看的《孙子兵法》让我获益最大,最有价值的人生哲理都在其中。我开始彻底地 反省自己,回顾过去几十年的点点滴滴,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google  и
6月底,亚麻的秋招开始了,我把早已准备好的简历投递出去。顺利地通过了笔试和面试,终于拿到了 期盼已久的offer。那天我和我妈视频了很久,倾诉着过去多年的付出和努力,哭了很久。那天我想起了《肖申克 的救赎》,想起了Beyond的《海阔天空》,想起了《风雨哈佛路》,想起了每一个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日子。我对 自己说了一句,我做到了。
22年底,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我遭遇了十几年一遇的裁员潮,被delay了半年。好在经过了提心吊胆 的半年,我还是顺利入职了,到现在已经入职快半年了。

结语

在2023年的最后几天,我花了十几个小时把我的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真实地记录下来,既是想记录一 下这段难忘的人生旅途,同时也希望能给看到它的人一些启迪。也许现在的你正处在我所经历过的某个阶段, 很多在你现在看来不可逾越的困难,其实只要你多想想办法,多坚持一下,可能你就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补充内容 (2023-12-31 06:04 +08:00):
感谢大家的评论和支持,我都认真地看完了,有一些内容我可以补充一下。关于留学费用,在澳洲我实际留学2.5年,每年实际待9个月左右,总共留学费用大概70几万。在美国我把4个学期的课程压缩到了3学期,所以一共花了50几万。这些留学花费里面有一部分是借的钱,今年收到工资后我就陆陆续续都还上了。

我当然非常感激父母对我的投入,这是毋庸置疑的。设想一下,如果他们不把钱给我留学,大概率现在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双非文科生,将来结婚买房一样要花光他们的积蓄。因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觉得是我提前向父母预支了以后结婚的钱用来留学,从结果来看他们也是相当满意的。

关于实习,最后我找到了一个暑期的unpaid intern, 不过没做多久就能到亚麻offer就quit了。

举报
收藏
分享
我顶
我踩
最新帖子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 要不要来一发.